古筝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特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大一统的盛世中社会经济繁荣,音乐文化得到大力发展。《谏逐客令》中李斯有云:“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者,真秦声也......”证明筝在秦立国之前已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古筝的流传范围扩大到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乐器本身不断发展完善,从最开始的五弦,到九弦的过渡,再到战国时期发展到十二弦。十二弦古筝流传了八百多年直到隋代。后汉以来,筝不仅流传于民间,也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在诗词中都留下了许多描绘筝的华丽辞藻。

古筝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特点

       隋唐是筝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唐代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古筝的发展光辉灿烂。隋文帝时期,筝作为主要的弹弦乐器被称为“清乐筝”十二弦,简称为“十二弦”。唐代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还有敦煌莫高窟中出现的许多弹筝的壁画足以说明筝在唐代时期的繁荣。这一时期,不仅涌现出大批筝家,筝的演奏技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掩、抑、按、搬、拨、打、拍、抬、遏、拂、抽、挑、弹、掐、捻、推、揉、回旋”等十八技法,以及双手技法都得到普遍应用。演奏形式有独奏、合奏、齐奏、舞曲等。古筝开始成为中国戏曲——杂剧的主奏 乐器。以筝创作的曲目也达到了二百余首。同时,筝的制作技艺也高度发展,相继出现了十二弦筝、十三弦筝、轧筝、云和筝等。随着唐代开放的政策,丝绸之路的畅通,筝逐渐成为一种精致的工艺品并远播东南亚及其他各国。

 古筝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特点

       到了宋代,筝在世俗、民间音乐中更显兴盛,晏几道有词为证:“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可见宋代筝曲风格较之前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哀婉缠绵的特点,多以“哀筝”代之。朱至元代为满足不同阶层的艺术需求,十四、十五弦古筝相继出现,增强了艺术表现力,筝人的技艺大大提高。双手弹奏技巧的运用也更为娴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筝家,如关汉卿、金莺儿、张玉卿,等等。创作的作品有元初期的《白翎雀》,元代大型歌舞《白沙细乐》等。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双筝对弹。

       清代筝在继承历代艺术精髓的同时,更广泛运用到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清末,古筝增加强成十大弦。岭南一带的筝者用铜丝弦代替了沿用二千余年的丝质弦,音色变得更为明亮,变化灵敏。起源于清的十大弦筝沿用至今。



——————————
————
 
品牌古筝年度惠价专场之《上海神声古筝专场
了解活动详情请点击图片↓↓



「古筝入门_学习_知识|古筝初学者选筝学筝攻略」,转载请注明本文固定链接
喜欢 ()or分享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