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发展现状

        战国末期,秦国的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生动描述了秦朝民间筝歌的场面:“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目者,真琴之声也。”

古筝的发展现状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筝已经流行于秦地,因此,筝也常被称为“秦筝”。“1970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水岩幕群发现经签定为公元前500年时期的崖棺,内有两具十三弦类似筝的乐器,它们的出现为筝的历史源头又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证实了早在先秦时期,筝不仅在秦地,而且在当时南方越国亦有传承,并早于《史记》记载四百多年,较十三弦形制筝的文献记载早一千多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古筝一直处于民间状态, 没有统规格, 制筝的材料、筝的形状和弦数等,往往因人、因地不同而各异。随着古筝艺术进入专业音乐的殿堂,大批人才涌现,专业工作者队伍不断形成,古筝事业迅猛发展。筝从十六弦增加到二十弦, 传承从口传心授到拥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和规范教材,专业演奏家在国内、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获奖;业余学琴者人数迅猛增长,日益庞大的考级规模和完善的考级制度使古筝艺术水平大大提高,几代筝人在作品创作、演奏技法和理论研究上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最初的筝在形制上与现代所使用的筝不完全相同,它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据史书记载,筝最早大约为五弦。筝在战国时期,其形制与筑相似。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云:“谨按 《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井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


——————————
————
 
品牌古筝年度惠价专场之《上海神声古筝专场
了解活动详情请点击图片↓↓



「古筝入门_学习_知识|古筝初学者选筝学筝攻略」,转载请注明本文固定链接
喜欢 ()or分享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